找到相关内容262篇,用时1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普门化红颜──中国观音变女神探究

    唐朝阶段 53  第一节 前人对中国观音变女形因素探讨 53  第二节 中国菩萨像演变女形时代及原因 57  一.唐朝菩萨像已具女形 58  二.印度佛教女性观的演变 60  (一)印度文化轻视女性...中华书局,1979年9月  《印度佛教》释印顺,正闻出版社,1985年  《印度佛教思想概论》吕澄,天华出版社,1998年12月  《印度佛教史》韩廷杰,台北:文津出版社,1996年5月  《印度艺术...

    王俪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3262193.html
  • 法藏《大乘起信论义记》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阐释

    信义(别记云依显密门)”,尝试整合玄奘所传唯识思想与起信论的如来藏思想。  (3)见登讨论了更多玄奘所传唯识学如何整合进去《大乘起信论》的具体课题。  贰.法藏的《大乘起信论义记》所见法藏当时印度佛教...大乘起信论》在此阐释了三细六粗及心意意识转变的种种课题,开辟了真心论与唯识论会通路,开启了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交涉的新的理论空间,有这些理论上的突破,才使得《大乘起信论》在后来的东亚佛教的发展影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962657.html
  • 律学大纲导言

    ,律为方便。……讲经必起憍慢,……须舍为说心,……故知经是方便,不许说;故唯有对法,是正理也。(卷中)  佛灭后印度佛教,能光芒万丈者,实借诸师努力于论学研究结果。至于中国方面,如慈恩嘉祥及...南方佛教所传,则律学尚列于经论首,中国宗于律学者,亦循印度例,益四分、五分善见皆先律次经后论也。怀素律师又出四义,明律学先于论云:  一、约法住——谓毗尼教住,佛法方住,是故先结集毗奈耶。故善见...

    芝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062897.html
  • 台湾佛教僧团的现代转型~台南地区开元寺与妙心寺比较研究

    。  释印顺, 1995a,《华雨选集》,台北:正闻。  释印顺,1985b,《印度佛教》,台北:正闻。  释印顺,1987c,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研究》,台北:正闻。  释印顺,1989...台湾佛教僧团的现代转型~台南地区开元寺与妙心寺比较研究   作者:杨宫妹(释如微)   【资料形态】硕博文库·中国台湾  【文献属性】[台湾]南华大学,宗教学研究所,2004年度,硕士学位论文 ...

    杨宫妹(释如微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563193.html
  • 《百喻经》及其故事研究

    佛使比丘,嘉义市:香光书乡,1995年8月初版  《印度佛教》印顺,台北:正闻出版社,1992年10月3版  《印度佛教史(下)——大乘与密教》A.K.Warder着、王世安译、蓝吉富主编,世界佛学...特色与代表性,它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与佛教发展的概况,展现譬喻佛典的特色与宣教的价值,在汉译佛经中有其特殊的成就与代表性。(二)《百喻经》在中国文学发展上,对中国寓言文学、小说文学、汉语词汇等方面都有其...

    洪梅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2463671.html
  • 《法华经》禅思想研究

    法华经》禅观渊源:本章以禅观定义为基点,从印度的禅观、原始佛教的禅观、小乘佛教的禅观、大乘佛教的禅观,加以探讨其根本的依据与转变。  第五章 《法华经》禅观妙用:本章藉由前面数章的基础,向上一着,...1月修订一版。  释印顺,《印度佛教》,台北,正闻出版社,1987年9月二版。1983年12月初版。  释印顺,《空探究》,台北,正闻出版社,1985年7月初版。  释印顺,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...

    简秀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2563672.html
  • 巴渝地区佛教发展述略(3)

    1943年,欧阳渐逝世,吕徵继任院长。支那内学院“蜀院”(江津)先后刊印《藏要》第二、三辑及《竟无内外学》等佛教经论文献60余种。  印顺法师《印度佛教》,1943 年在重庆出版。   《蒙藏月刊》,...通令川东各县佛教会派僧入藏学法,以备增益中国佛教,兼为联络汉藏感情。上人乃致书督办请改派僧入藏学法议,而创办汉藏教理院于重庆,延聘汉藏教师,聚汉藏僧侣而教。刘善其请,于是重庆佛学社推何北衡为汉藏教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464953.html
  •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五次大争辩(上)

    谈到《起信论》时,基本上倾向于这种见解。如宇井百寿、宫本正耸等在讲授《印度佛教史)时,都认为此论是印度大乘晚期的代表论书。其他如龙山京正的(印度佛教史),渡边照宏的(佛教步》等,也都主张此说。直至现在,日本学者大都仍然认为《起信论》是印度撰述,只是以为撰出的时代应在无著、世亲之后,作者当然也不再归马鸣其人了。至于一般佛教史的著述,大都将《起信论》列入印度晚期大乘的典籍一类,也很少有人提出异议。 ...

    傅教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2265278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轮回观

    胜义补特伽罗的建立,印顺论师印度佛教说:“经量部本计,立法体常住一味蕴,作用生灭根本蕴,即此一一者和合,说有胜义补特伽罗,依此可说有移转,与犊子部同”。胜义两字,在...部分出来的学派,其时约在佛灭四百年左右。但据南传佛教说,则是佛灭二百年时从有部分出。南北两传,在时间方面,是有出入的。不过从时代人物看,最先成立经部的学者,为阿输迦王后的人,因而南传二百年说,应是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365947.html
  • 《起信论》争后梁启超的佛学思想探微

    因素。二、从源头重新研究佛学,不再轻言真常心  1925年的《纲要》,是他在清华大学的讲课文稿,原题为《印度佛教》。其“序言”说:“刘先生为诸君讲史,正讲到印度部分,因为我喜欢研究佛教,请我代讲《印度佛教》一章。可惜我所有关于佛教的参考书都没有带来,而且为别的功课所牵,没有时间来做较完密的讲义。现在所讲很粗略,而且还许有不少的错误,只好将来改正罢。”按此说法,此文似乎为临时受托说,并非严谨...

    林国良 江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4366429.html